
小儿肾经推拿? 推小儿肾经的方向和作用?
运水入土的小儿推拿手法
1、运水入土的操作方法是:患儿取仰卧位,术者站在患儿的侧方,用一手手掌面,另一手屈曲四指以掌侧外缘附着于腹部,根据病情需要,按脾经循行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由左上腹向下推揉至小腹,反复操作数分钟。
2、举个例子,一个常见的手法是从小儿小指指根开始,沿着手掌边缘,经过掌心,推向拇指指根。这一过程中,操作者会用适中的力度,以不引起小儿疼痛或不适为前提,进行反复的推拿动作。通过这样的操作,可以帮助调和小儿体内的水火平衡,增强脾肾功能,对于小儿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3、推拿处方:补脾土,横纹推向板门,揉足三里,补肺金,推三关,补肾水,顺运内八卦,推四横纹,苍龙摆尾,运水入土,下推七节。
4、常用穴位及推拿手法:在基础方的基础上,加上清大肠300次、揉二马300次、运水入土50次。气虚秘:症状:排便时间延长,次数增多,每次量少,面色无华,神疲食少,形瘦气怯,舌淡红。常用穴位及推拿手法:在基础方的基础上,加上补脾经300次、清大肠300次、揉膊阳池300次、捏脊6次。
5、运水入土 从小指指面如图推到拇指指根 症型三:热秘 有些孩子胃肠积热,耗伤津液,大便传导失润,出现便秘。这类孩子多伴有口干喜欢喝水,身热,小便赤短,舌质红,舌苔黄厚等。这时候加上退六腑100次即可。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手心)
操作:从腕横纹推向肘横纹。清热穴位 退六腑 位置: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功效:清热凉血,解毒。操作:从肘横纹推向腕横纹。揉小天心 位置:掌根,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功效:清心安神,利尿镇惊。操作:揉法。揉内劳宫 位置:掌心,当第3掌骨及握拳屈指的中指尖与无名指尖之间中点。
补脾经 位置:在拇指桡侧自指尖至指根处(或在拇指末节罗纹面)。操作:使患儿微屈拇指,自指尖推向指根(或旋推罗纹面)称补脾经。次数:100~500次。作用:健脾胃,补气血,清湿热,消食积,化痰涎。
外劳宫穴位于手背,具体位置在中指与无名指掌骨之间,与内劳宫(手心)相对应。操作时,家长应持续揉按外劳宫穴15-20分钟,以达到最佳效果。通过推拿外劳宫穴,能够起到温中散寒、健脾止泻的作用。适用于各种腹痛、腹胀以及久泻不止的情况,特别是当宝宝脾虚时,此方法更是行之有效。
小儿推拿补肾手法
1、推拿方法: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缘自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功效:促进小儿生长,增强体质,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肌肉瘦弱。补肾经 位置:小指指根至指尖。推拿方法:自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功效:补肾益脑、温养下元,治疗先天不足、体虚诸证。揉百会 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点。
2、小儿推拿补肾手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按揉肾俞穴:位置:肾俞穴位于孩子后背第二腰椎棘突旁开5寸处,左右各一。操作方法:家长可以用两拇指,分别按揉孩子背部两侧的肾俞穴。注意事项:每次点按5分钟,以孩子感到酸胀为度,避免用力过猛或太轻。推按肾经:位置:肾经位于孩子小拇指的掌面。
3、具体可以采用下面的两种推拿方法进行处理:首先,用手指按揉孩子的肾俞穴,肾俞穴位于孩子后背第二腰椎棘突旁开5寸处,左右各一。家长可以用两拇指,分别按揉孩子背部两侧的肾腧穴,每次点按5分钟,让孩子有酸胀的感觉为度,不要用力过猛,也不要太轻。
4、操作方法:顺时针揉100~300次。补肾经:位置:小指掌面,自指根至指尖成一直线。操作方法:推100到300次。揉涌泉:位置:足掌心前1/3凹陷处。操作方法:揉30~50次。注意事项:中医讲究一人一治,一人一方。因为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所以配穴也会有所差异。
5、以下是推拿手法(健脾和胃方): 清补脾,消积散热(3分钟)这是小儿推拿中的重要穴位,尤其在夏季,有助于祛湿,每天推可以作为保健。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气血不足、腹胀湿重、咳嗽痰多等情况。从拇指指根到指尖来回推,频率约为每分钟200次。
小儿推拿涌泉的作用
1、推拿涌泉穴具有泄热宁神、聪耳明目之功,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失眠、便秘、头痛、目赤肿痛等症状。揉涌泉穴能止吐泻,主治呕吐、腹泻等症状。揉左涌泉穴可止吐,右涌泉穴可止泻;掐按涌泉穴能治疗惊风。
2、推拿小儿涌泉能够泄热宁神,聪耳明目,对于治疗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失眠、便秘、头痛、目赤肿痛等症状具有显著效果。 小儿涌泉的作用与好处 推拿涌泉能够滋阴退热。
3、适应症:常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以及在呼吸道感染后补脾养肺培土生金。顺运八卦 适应症:脾胃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等)和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气喘等)均可用。掐五指节 适应症:宝宝受到惊吓后的常用手法,有助于安神定惊。揉涌泉 适应症:头痛发热、呕吐腹泻、补益肾气等。
4、功效:按揉涌泉穴具有补肾壮骨、纳气填精的作用。涌泉穴是肾的反射区,常按揉有助于排出体内火毒,促进身体健康。此外,涌泉穴也被称为“长个穴”,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积极影响。注意事项:在为孩子进行推拿时,务必确保手法正确,避免由于方法错误而伤害孩子的健康。
小儿推拿穴位(手部上肢部总结)
位置: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功效:补脾胃,益气血。操作:旋推为补,直推为清。肝经 位置:食指末节罗纹面。功效:平肝泻火,解郁除烦。操作:宜清不宜补,若补时须补后加清;直推为清。心经 位置:中指末节罗纹面。功效:清心泻火,养心安神。操作:宜清不宜补,若补时须补后加清;直推为清。肺经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拿肩井:一手捏拿小儿的肩井穴,另一手握住小儿食指和无名指,将上肢伸摇数次。作用:畅通一身气血,作为推拿治疗的结束手法。推五经:在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五个穴位上运用推法治疗。作用:调整各脏功能,治疗相关疾病,如消化不良、惊风、咳嗽等。
少儿推拿中常说的“寸”,指的是“同身寸”,即小孩本身人体的长短。分辨小孩的同身寸,有三种方式。中拇指同身寸:是以病人的中拇指中节曲屈时手指头里侧两边纵纹头中间的间距看作一寸,可用以四肢部选穴的直寸和背部选穴的横寸。
如何推拿治疗小儿尿床
三关穴作为另一个重要穴位,坐落于前臂桡侧,从腕横纹延伸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靠近拇指一侧。采用中指与食指并拢的方式,对此区域进行推拿,可显著改善小儿遗尿及病后体虚引发的尿床现象。气海穴则位于小儿肚脐正下方约1至5寸处。通过手掌根部轻柔地按摩推揉此穴,注意力度适中,以局部轻微发热为宜。
利用中医推拿治疗小儿尿床,如果取穴准确,推拿方法得当,能有效改善遗尿情况。但由于这种方法非常专业,所以并不适合家庭使用,需要经中医师辩证后,在医师的指导下对小儿尿床进行推拿治疗。小儿容易尿床,常需补肾经,推拿取穴多选择揉气海,推三关等这些穴位,可有效发挥其补肾气的作用。
揉气海:气海穴位于小儿肚脐正中往下约1~5寸处。可用手掌根部对此处进行按摩推揉,力道适中,揉至轻微发热即可。推三关:三关穴位于前臂的桡侧,腕横纹到肘横纹成一直线,在靠近拇指一端处。使用中指和食指合并,对此处进行推拿,有助于改善小儿遗尿或病后体虚所引起的尿床。
针对尿床的小儿推拿方法 外劳宫:为温阳散寒、升阳举陷要穴,临床上多用揉法。揉外劳宫有助于温补阳气,改善孩子因阳气不足导致的尿床问题。揉二马:二马穴是补肾的要穴,具有滋阴潜阳、引火归元、大补元气等功效。揉二马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肾功能,从而改善尿床症状。
中指,无名指三指自 膝盖内上缘向上直推至腹股沟部100-300次。4 小贴士 中医认为,尿床多为肾气不足,膀胱失约,因此治以补肾固涩。小儿推拿上以补肾经为主,配合涌泉穴贴敷吴茱萸。家长在平时要帮助小儿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不要让孩子过度疲劳。